機器視覺產值將由2015年的75億美元,到2025年成長至144.8億美元。法新社

生產線上常需要以人工檢測品質,但單調無聊的作業流程,常會使操作者有疲勞、注意力分散等問題,因此製造業者透過機器視覺(Machine Vision)系統廣泛取代人眼的品質檢測。市調機構The Insight Partners研究報告指出,機器視覺系統零組件、系統整合等產值,將由2015年的75億美元,到2025年可望成長至144.8億美元。

機器視覺系統主要透過光學設備,搭配軟體演算法,模擬人類對三維世界的識別判斷。系統硬體由影像處理器(processors)、影像擷取卡(frame grabbers)、感測器(image sensors)、可編程邏輯控制器(PLC)、攝影機、照明光源等組成,軟體技術則使用圖像處理、訊號轉換以及3D物件識別演算法等技術。

報告指出,驅動機器視覺爆發性成長主要有2個因素,首先是工業4.0風潮推波助瀾,製造業者為了取得生產過程的珍貴資料,而導入機器視覺取得基本數據;其次,製造過程品質標準要求持續提升,透過機器視覺可減少人工成本支出,目前機器視覺應用產業以消費性電子產品製造為大宗,其次為汽車製造、食品飲料、倉儲物流業。

台灣不少廠商涉足機器視覺領域,如所羅門自行研發3D視覺模組,以機器手臂透過機器視覺模組,在凌亂的工作環境中辨識工件位置及擺放姿態後,能夠依其工件類型、形狀、尺寸分門別類,並導引機器人正確取物後放置物品。

此外,研華科技EagleEye機器視覺解決方案,透過搭載嵌入式影像處理軟體的智慧相機,協助製造業者解決生產線上品質控管、條碼判讀等工作,同時可透過機器視覺的定位導引功能,輔助機器手臂進行工件夾取作業。(電子時報/劉尚昀 2017-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