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成立的所羅門,一開始是以經營發電機、電子材料及焊接設備等事業為主,直到1996年掛牌上市,當時最大宗的業務是電子零組件,同時也投資半導體、封裝測試等領域。到了2000年左右,也就是網路開始泡沬化的年代,創辦人陳健三看到中國大陸已經慢慢開始追趕上台灣的腳步,許多供應鏈也移往對岸,所羅門於是在2006年前後開始轉型,先是出脫部分半導體及IC設計公司的持股,也逐漸減少電子零組件的事業規模,將公司的發展主軸放在發電設備及TFT-LCD模組工廠等等比較接近工業生產面而非消費端的事業。

2009年是公司重要的關鍵轉變,當屬在外資圈歷練了十多年的現任董事長陳政隆加入所羅門,也就是他父親創立的事業。那時父子二人做出了一個改變後來所羅門走向的重大決策,就是取得美國洛克威爾自動化公司(Rockwell Automation)在台灣的總代理權。

雖然取得洛克威爾代理權,不過陳政隆也認識到台灣在工業控制產品如PLC和變頻器已經有許多老牌的競爭對手像西門子、ABB、Schneider,要單靠工控產品代理讓所羅門在自動化有大幅成長並不容易。於是在2013年,所羅門決定尋找機器人品牌代理、但是當時市場主要幾家機器人品牌都已有代理商。也就在這個時間點,陳政隆發現剛崛起的丹麥製造商Universal Robots (UR)所開發的協作型機器人是一個不同於傳統機器人的產品,在台灣也還沒有人代理,就直接接觸UR並取得代理。因為這種協作型機器人不需圍籬,可與人員一同作業;而且它的特點不只是安全,體積輕巧及人性化的操作介面,都讓這款機器人能很快速又容易投入生產線,獨到的眼光也讓所羅門與UR這家領導廠商在台灣劃上等號。

機器人應該要更「聰明」

即使代理到UR如此有特色的產品,陳政隆認為機器人雖然稱為「機器人」,但是運作起來還是像「機器」而不像「人」;僅能做重複性高的動作。直到有個機會與某國際著名球鞋品牌接觸時,才有了新的體會。他發現:大規模鞋業代工廠還是要耗費大量的人力幫每一隻球鞋穿鞋帶;因為球鞋孔位都是由人工打孔,所以每隻鞋的鞋孔位置不會完全一致,這也是無法自動化的關鍵。「穿鞋帶這件事有二個重要因素,一方面是人有眼睛,而且手夠靈巧,」陳政隆領悟到了機器人加上「視覺」這個要件,才能真正變成「人」的角色,這也讓他下了一個重大的決定,所羅門要開發3D視覺應用在機器人領域,「我們要讓機器人長眼睛!」除了克服這項被愛迪達現任CEO稱為不可能自動化的項目,也成功取得發明專利的穿鞋帶機外,所羅門也自行研發出其他3D視覺運用於工業的產品。比如機器人可透過3D視覺在淩亂擺置堆物中快速取放(Random Bin Picking). 這套軟硬體系統可與國際九大機器人品牌結合,是一套開放式平台,也能立即讓機器人有像人一樣的眼睛。據瞭解,已有多家日本機器人廠商對這套系統深感興趣,在台灣及韓國透過系統整合商亦有諸多實績。有了眼睛只是一個開始,所羅門同時已在發展能讓機器人變得更聰明的深度學習(deep learning),這是比傳統的視覺技術又往前邁進了一大步,讓機器人能夠自己在龐雜不規律的環境下,找出抽象的潛在規則。

「現在所羅門的主軸就是AI(人工智慧)加3D,」陳政隆揭示了所羅門的全新方向,AI的部分會強化深度學習的研發,3D則強調取放及掃瞄的技術。所羅門這些技術目前不論在工業製造或是文創領域都已經有許多具體成果,像是鞋子的3D掃瞄技術,就可以跟人眼一樣精準地找出鞋子的缺陷;或是像協助台灣歷史博物館進行的3D文物掃瞄及3D典藏,都是AI和3D的例證。

陳政隆說,現在大家都說要做工業4.0,但工業4.0已經談得太過泛濫而失焦,所以他要把公司主軸訂得更明確一點,也就是AI+3D;做這件事不只是在研發及技術面要跑得快,更重要的是市場定位要很明確。「所以我們絕對不跳下去設計或生產機器手臂,只做讓機器人變更聰明,有眼睛、有智能的生意,」陳政隆認為,機器手臂是一個競爭過度的產業,光大陸就有三千多家製造商,而且日本機器手臂廠掌握關鍵零組件,已經有極高的工藝水準,價位也非常有競爭力,台灣很難去搶贏工業型機器人的生意。

迎向智慧科技的浪潮

除了市場定位之外,陳政隆還強調創造品牌、發展市場通路及培育人才的重要性,因為畢竟所羅門投入自動化及智慧製造領域的時程還不長,在研發有了一定的成果之後,接下來要積極投入商業化及商品化,若是有了品牌及市場通路,就可以找代理商,將商品快速推廣。在人才培育部分,所羅門除了在台灣之外,也在大陸招募及培育各國的相關人才,希望未來都能成為公司發展的關鍵助力。

陳政隆也期望能有更多好的人才投入工研院自由自主的研發環境,因為工研院的研究領域前瞻而多元,不會只限定在製程或良率改善,而且可以針對產業的需求創造不同的題目。這樣的模式會產出更多的研發成果,而且也可以讓人才有更大的發揮空間。像是所羅門發展中的AI領域,幾乎是每天都有新的進展,如何讓我們的人才與最新的AI技術接軌,更是台灣追求技術成長不可或缺的條件。

發展AI這個領域是勢在必行,也是近年世界各國傾力發展的顯學。以台灣來說,行政院也積極推動智慧科技產業推動方案,其中就提出在2025年前要扶植AI公司等100家跟智慧科技有關的新創事業。所羅門投入其中,正可說是恭逢其盛,這位不到50歲的新生代董座陳政隆,將帶領公司迎向智慧製造這個明星領域,開創下一波的榮景。(【機械工業】/2017-07-27)